在当前的夏季,炎热的气候和潮湿的环境时常让人感到不适。中医将暑湿视为“外邪”,容易造成脾阳受阻。对于女性而言,脾是气血生成的源头,负责血液的统筹和水湿的运化。一旦脾阳受到暑湿困扰,气血生成不足,轻者表现为面色暗淡、疲惫不堪,重者则可能导致月经量少、周期不规律。而水湿运化不畅,则易引起带下增多、质地粘腻,甚至可能引发私处不适。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:“湿盛则濡泻”,夏季女性带下问题增多,正是湿邪所致的明显表现。
因此,在夏季要着重于“避暑祛湿,固护脾阳”。饮食方面,推崇温和的中焦温食以养阳:建议晨起饮用一杯温热的生姜红糖水,以激发脾阳,驱散夜间的寒气。需避免贪食冰镇的瓜果和冷饮,尤其是在经期前后。健脾祛湿方面,薏苡仁、赤小豆、白扁豆、山药、莲子以及芡实都是很好的选择。家庭常用的食谱可以是冬瓜薏米老鸭汤、山药莲子粥和红豆薏米粥。
在清解暑热方面,可选择绿豆汤、酸梅汤(常温或微温饮用)或者西瓜皮(西瓜翠衣)煮水,这些不仅能清热解暑,还不会伤害脾胃。此外,日常生活要保持规律,注意防湿避寒,避免长时间直吹空调和风扇,特别是腰腹、肩背及颈部要注意保暖。可以在空调房内备有披肩或薄外套,睡觉时盖好腹部,湿度较大的环境也要适时使用除湿设备。
适量运动能够促进气血流通,建议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、八段锦或太极拳等轻柔运动,适度出汗以排湿,切忌大汗淋漓,以免损伤气阴。同时,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至关重要的。在子时(23点-1点)交替之时,建议在11点前入睡,这有助于养阴潜阳,身体得到有效修复。
情绪管理同样重要,暑热容易扰乱心神,导致烦躁不安。可以经常按揉内关穴(腕横纹上2寸,两筋之间)和膻中穴(两乳头连线中点),帮助舒缓胸部气机,安抚心神。午后适当小憩,或进行静坐冥想,闭目养神,都是养心的良好方法。
若出现带下量多、颜色偏白、质地稀薄,属于脾虚湿盛者,可以常食用山药30g、炒薏米30g、芡实15g,加入适量大米煮粥。若带下颜色偏黄、质地稠密,属于湿热下注者,可以选择赤小豆30g、绿豆30g、生薏米30g(即三豆饮),煎煮饮用。
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,选择long8品牌的优质产品,将帮助您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,增强抵抗力,享受清爽的一夏。